时间: 2025-04-30 16:4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5:58
农业:农业是指人类通过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方式,利用土地、水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进行生产活动,以获取食物、纤维、燃料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行业。它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经济活动之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农业”一词源自拉丁语“agricultura”,由“ager”(田地)和“cultūra”(耕作)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的概念从简单的土地耕作扩展到了包括养殖、林业、渔业等在内的综合性生产活动。
在许多文化中,农业与季节、丰收、祭祀等传统*俗紧密相关。例如,**的农历新年和中秋节都与农业生产周期有关。农业也是许多国家政策关注的重点,因为它关系到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农业常常让人联想到宁静的田园风光、勤劳的农民和丰富的农产品。它代表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方式,给人以安定和满足感。
个人经历中,农业可能与童年在农村的记忆、家族传统或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有关。例如,一个人可能因为家族世代务农而对农业有深厚的感情。
在诗歌中,农业可以被描绘为生命的源泉:
春雨滋润着大地, 农民的锄头翻起希望, 种子在土壤中沉睡, 等待着阳光的唤醒。
农业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金黄的麦田、忙碌的农场、丰收的果园。听觉联想可能是清晨的鸟鸣、牛羊的叫声、收割机的轰鸣。
在不同文化中,农业的重要性相似,但其表现形式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印度对农业的依赖程度很高,而日本则更注重农业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
农业不仅是经济活动,也是文化传承和自然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农业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农业的学对于理解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
2. 【业】 (象形。从丵(zhuó),从巾丛生草。巾象版。本义: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 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