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1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17:33
委靡不振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缺乏活力和动力。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长期的压力、疲劳、疾病或情绪低落而显得无精打采,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委靡不振 常用来描绘角色的心理状态,增强故事的情感深度。在口语交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朋友或同事的状态,表达关心或担忧。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医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患者的情绪或生理状态。
委靡不振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精神状态描述的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和语境也在不断变化。
在文化中,精神状态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个人品质。委靡不振** 这个词汇反映了社会对于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价值观的推崇。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提醒人们关注心理健康。
委靡不振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沉重、压抑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阴雨连绵的天气,或者是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导致的身心疲惫。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我对相关情境的表达和理解。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而显得委靡不振的朋友。通过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和动力,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词汇的实际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雨后的街道, 行人委靡不振, 心中的阳光, 何时能再次照亮?
委靡不振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灰暗的色调和低沉的音乐,如悲伤的钢琴曲或阴沉的天气画面,这些都能增强这个词汇的情感表达。
在英语中,委靡不振 可以对应词汇如 "downcast" 或 "listless",它们在描述精神状态时有着相似的含义,但具体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委靡不振 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的精神状态时非常有力,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也提醒我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准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我的沟通效果。
若示以怯懦之形,委靡不振,则事去矣。
公元1125年,金军大举南下进攻北宋,燕京守将郭药师投敌,黄河守将梁方平脱逃,直逼北宋都城东京,宋徽宗将帝位传给儿子宋钦宗赵桓,自己逃到镇江。大臣杨时上书说:“大敌当前必须振奋精神抗击金人入侵,如果萎靡不振就只有灭亡。”
曲波《林海雪原》:“无精打采地喘了一口粗气,然后象个病人一样~地站在那里。”
1.
【委】
(会意。从女,从禾。“女”表顺随,“禾”表委曲。本义:曲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委随犹委蛇。-委,委随也。 、 《史记·天官书》-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组词】
委折、 委注、 委宛、 委纡、 委延、 委坠
2.
【靡】
(形声。从非,麻声(mǐ)。本义:无;没有)。
同本义 。
【引证】
《尔雅》-靡,无也。 、 《诗·小雅·采薇》-靡室靡家。 、 《诗·邶风·泉水》-靡日不思。 、 《战国策·秦策》-靡不有初。 、 《聊斋志异·促织》-靡计不施。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靡不毕现。
【组词】
靡有孑遗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振】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振,举救也。 、 《小尔雅·广言》-振,救也。 、 《周礼·大司徒》-三曰振穷。 、 《国语·周语》-踣弊不振。 、 《易·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组词】
振恤、 振贷、 振业、 振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