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2:59
“幽枉”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幽”和“枉”。
结合起来,“幽枉”可以理解为深藏不露的冤屈或不公正,通常指那些不易被察觉或解决的问题。
“幽枉”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和含义在历史长河中相对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扩展,但基本内涵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幽枉”常与冤案、不公等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被用来批判那些不易察觉的社会不公现象。
“幽枉”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深藏不露的冤屈和不易解决的问题,引发人们对正义和公平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不易察觉的不公正现象,可以使用“幽枉”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幽枉如影随,心中千千结,何处诉衷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昏暗、深邃场景的画面,如夜晚的森林或古老的城堡,这些都能引发“幽枉”的联想。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低沉、悲伤的旋律来表达这种情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解释和描述来传达类似的含义。
“幽枉”这个词在表达深藏不露的不公正和冤屈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引发人们对社会正义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观点。
1.
【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幽,隐也。 、 《太玄·中》。注:“隐也。”-昆仑旁薄幽。 、 《周书·谥法》-雍遏不通曰幽。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以致其幽。
退隐;潜藏。
【引证】
《礼记》-幽居而不淫。 、 《战国策》-南阳之弊幽。
【组词】
幽隐、 幽士、 幽女
2.
【枉】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枉,邪曲也。 、 《荀子·王霸》-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枉道速祸。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枉用三尺。
【组词】
枉法营私、 枉矢、 枉径、 枉策、 枉路、 枉渚、 枉木、 枉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