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4:47
奉白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恭敬地陈述或表达。它通常用于正式或尊敬的场合,表示说话者以一种谦逊和尊重的态度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信息。
在文学作品中,奉白 可能出现在书信、奏折或正式的演讲中,用以表达作者对读者的尊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因为它带有浓厚的文言色彩和正式感。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文件或官方声明中,奉白 可能会被用来增强文本的正式性和权威性。
奉白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奉”意味着恭敬地接受或执行,“白”则指陈述或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主要保留在较为正式和传统的文本中。
在传统文化中,奉白** 体现了对权威和长辈的尊重。在现代社会,这种表达方式可能被视为过于正式或陈旧,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社交场合,如传统婚礼或官方仪式中,仍然可以看到其应用。
奉白 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和尊敬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官方文书。在现代使用中,它可能唤起一种对传统的怀念和对正式场合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有机会使用奉白 这个词,因为它过于正式。然而,在撰写正式的信函或报告时,我可能会考虑使用类似的表达来增强文本的正式性。
在诗歌中,奉白 可以用来创造一种古典和庄重的氛围:
月下奉白,星辰为证, 千年古道,情深意长。
奉白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文书、笔墨和纸张,以及正式的演讲或宣读。视觉上,它可能与古代的书法作品或官方文件相关联。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起庄重的宣读声或朗诵。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奉白 的词汇,因为它带有浓厚的文化和语言特色。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respectfully submit" 或 "humbly present",但这些表达没有奉白 所具有的古典和正式感。
奉白 是一个充满文化和历史色彩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正式性和尊重,也反映了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适当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文本的深度和丰富性。
1.
【奉】
(会意。小篆字形,从手,从収(gǒng,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 同: 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奉,承也。 、 《礼记·檀弓下》-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 《汉书·蒯通传》-常山王奉头鼠窜。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愿奉璧往使。 、 《战国策·燕策》-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组词】
奉书;奉地图;奉手
2.
【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引证】
《说文》-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 、 《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 、 《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 、 《汉书·贾谊传》-白昼大都之中。 、 《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 、 《庄子·渔父》-须眉交白。 、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 《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组词】
雪白、 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