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9 18:3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9 18:32:30
词汇“旁午走急”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较为古雅或文言的表达。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旁午走急”字面意思是指在中午时分匆忙行走。其中,“旁午”指的是接近中午的时间,“走急”则是匆忙行走的意思。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中午时分因为某种原因而匆忙赶路。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古雅,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描绘人物在中午时分匆忙赶路的情景,增添一种紧迫感或忙碌的氛围。
“旁午”一词可能源自古代对时间的描述,指接近中午的时间。而“走急”则是直接描述行走的状态。这个词汇可能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较少使用。
在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可能较为缓慢,因此“旁午走急”这样的描述可能用来强调某人的忙碌或紧迫。在现代社会,这样的描述可能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或特定的语境中,用以营造一种古雅或特殊的氛围。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一种紧迫和忙碌的感觉,同时也带有一种古雅的韵味。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在中午时分匆忙赶路的情景,增添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古雅,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如果要在现代语境中使用,可能会在写作或创作中用来描绘一种特殊的氛围或情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炎炎夏日旁午时,
行人走急汗如雨。
匆忙脚步声声急,
只为那一线生机。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炎热的夏日中午,行人匆忙赶路的情景。视觉上可能是阳光下的影子快速移动,听觉上可能是急促的脚步声和喘息声。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古雅,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较为有限。在英语中,可能可以用“hurrying at noon”或“rushing at midday”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旁午走急”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蕴含了一种古雅和特殊的氛围。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并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它,增添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旁午走急,数十万之众,积于北方,天下安得食而馈之。
1.
【旁】
(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旁,溥也。 、 《广雅》-旁,广也。 、 《书·太甲上》。传:“旁,非一方。”-旁求俊彦。 、 张衡《东京赋》-群后旁戾。
2.
【午】
(象形。本义:御马索)。
同本义。
【引证】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甲骨文“午”字]疑当是索形,殆驭马之辔也。
3.
【走】
(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走,趋也。 、 《诗·大雅·緜》-来朝走马。 、 《仪礼·士相见礼》-某将走见。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险其走。 、 《吕氏春秋·期贤》-若蝉之走明火也。 、 《大戴礼记·诸侯迁庙》-在位者皆反走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 、 《乐府诗集·木兰诗》-双兔傍地走。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飞沙走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愈约。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几欲先走。
【组词】
走马观花;走堂的、 走塘的、 走百病、 走骤、 走丸、 走解、 走三家不如坐一家
4.
【急】
(形声。小篆字形,从心,及声。本义:狭窄)。
紧,紧缩。
【引证】
《三国志·吕布传》-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
【组词】
急亲戚、 急持、 急窄、 急装、 急绷绷形容把东西拉得很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