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8:20
“变脸”字面意思是指改变面部表情或外观。在基本含义上,它可以指实际的面部表情变化,也可以比喻人的态度或行为突然改变。
“变脸”一词源于**,最初用于描述川剧中的表演技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日常语言中,用来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的突然变化。
在**文化中,“变脸”不仅是一种戏剧表演技巧,也象征着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社会交往中,这个词常用来警示人们要注意他人的态度变化,以免受到伤害。
“变脸”这个词给我一种不稳定和不可预测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在社会交往中需要保持警惕的重要性。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工作中,一个同事突然变脸,从友好变得非常冷漠,这让我意识到在职场中人际关系的脆弱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变脸”:
春风拂面,花儿变脸,
从含苞到绽放,一瞬之间。
人心亦如此,变幻莫测,
笑颜背后,或许藏着冰霜。
在视觉上,“变脸”让我联想到川剧表演中演员快速变换面具的场景。在听觉上,它可能与快速的音乐节奏或突然的音调变化相关联。
在英语中,“变脸”可以对应为“change face”或“turn face”,但在实际使用中,更常见的表达是“change one's tune”或“flip-flop”,这些表达也用来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的突然变化。
通过对“变脸”这个词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词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也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这个词的使用,以准确传达我的意图和情感。
1.
【变】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变,更也。 、 《小尔雅》-变,易也。 、 《白虎通》-变者,非常也。 、 《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
【组词】
变文协韵、 天气突变;巨变、 变豹、 变宫
2.
【脸】
(形声。从肉,佥(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同本义。
【引证】
吴均《小垂手》-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 、 白居易《昭君怨》-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
【组词】
脸蛋、 脸巴子、 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