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0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07:30
感动:指因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引起内心的强烈共鸣,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通常伴随着同情、敬佩、喜悦等积极情绪。
“感动”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物理上的移动或震动。随着语言的发展,其意义逐渐扩展到情感层面,指内心的震动和情感的激发。
在**文化中,“感动”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礼”相联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感动”常带给我温暖和希望的感觉,它让我想到那些在困难时刻给予帮助和支持的人,以及那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他人生活的人。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我看到一个陌生人帮助一位老人过马路,那一刻我深深地被感动了,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善良和同情心的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感动”:
在冬日的寒风中,
你的微笑如春日的暖阳,
温暖了我的心房,
感动,如细雨滋润心田。
看到“感动”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温暖的色调和柔和的光线,听到轻柔的音乐或感人的演讲。
在英语中,“感动”可以对应为“touched”或“moved”,虽然基本含义相似,但在表达情感的深度和细腻程度上可能有所不同。
“感动”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情感状态,也反映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感动”这个词,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情感和思想。
1.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