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4:31
“无遮斋”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词汇。从字面上理解,“无遮”意味着没有任何遮挡或遮蔽,“斋”通常指的是斋戒、斋食或斋舍,即**活动中禁食或清修的地方。因此,“无遮斋”可能指的是一个没有任何遮蔽的斋戒或清修场所。
由于“无遮斋”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极其简朴或与世隔绝的修行环境。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或修行群体中。
“无遮斋”这个词汇的词源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无遮”和“斋”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新词。在语言的演变中,这种组合词并不罕见,尤其是在描述特定环境或状态时。
在**文化中,斋戒和清修是重要的修行方式,而“无遮斋”可能被视为一种极端的修行环境,强调与世隔绝和心灵的净化。
“无遮斋”可能给人一种宁静、纯净和远离尘嚣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深山、古寺和修行者的形象,带来一种精神上的宁静和超脱。
由于“无遮斋”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它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无遮斋的静谧中,
心灵如泉水般清澈,
远离尘世的喧嚣,
只留下内心的宁静。
“无遮斋”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简朴的木屋,四周是茂密的森林,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香。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或是远处溪流的潺潺声。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无遮斋”的词汇,但类似的修行场所或概念可能存在,如中的“禅堂”或教中的“隐修院”。
“无遮斋”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关于修行和心灵净化的独特视角。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特定文化和精神追求。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遮】
(形声。从辵(chuò),庶声。本义:阻挡;拦阻)。
同本义(使不通过,使中途停止)。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 《吕氏春秋》-子不遮乎亲,臣不遮乎君。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遮豪民于道。
【组词】
遮影、 遮止、 遮迭、 遮路、 遮遏
3.
【斋】
(形声。从示,斎齐省声。本义:斋戒,旧指祭祀前整洁身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斋,戒洁也。 、 《周礼·膳夫》-王斋日三举。盖王日一举。 、 《周礼·太牢》-日中及夕则馂余斋,则每食一太牢也。 、 《论语》-斋必变食,至不多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虽斋。 、 、 、 《明史》-专意斋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