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0:04
对眼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两只眼睛的视线相交或对准同一物体。基本含义可以扩展为形容两个人或事物之间有默契、协调一致,或者指某人看某物时视线集中、专注。
“对眼”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对”和“眼”两个字组成,表示眼睛的对准。在汉语中,这种由两个简单词汇组合而成的表达方式很常见,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也逐渐扩展。
在**文化中,“对眼”常被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尤其是在合作或团队工作中,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默契和协调。
“对眼”这个词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和谐、默契和专注。在表达中,使用“对眼”可以增强语句的情感色彩,使其更加生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团队合作时,成员之间非常“对眼”,工作效率和成果都非常出色。这种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对眼”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星辰对眼,夜空如画,心与心相映,默契无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两个人目光交汇的场景,传达出默契和和谐的氛围。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轻柔的音乐,如钢琴曲,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 sync”或“on the same page”,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协调一致的意思。
“对眼”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应用场景,无论是在文学、口语还是专业领域,都能找到其合适的用法。通过对“对眼”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
1.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2.
【眼】
(形声。从目,艮(gèn)声。本义:眼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眼,目也。 、 《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 、 《易·说卦》-巽为多白眼。 、 《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