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4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46:52
内部矛盾: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系统、组织、团体或个体内部存在的对立或冲突。在哲学和社会科学中,它通常指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对立统一关系,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内部矛盾”一词源自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中的矛盾论。它强调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中国,内部矛盾的概念与社会主义建设紧密相关,特别是在处理社会问题和组织管理中。它强调通过解决内部矛盾来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内部矛盾”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冲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内心的挣扎。它也可能引发对解决冲突和寻求平衡的思考。
在团队项目中,我曾遇到过内部矛盾,团队成员之间的意见不合导致项目进展受阻。通过开放的沟通和妥协,我们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项目得以顺利完成。
诗歌: 在内心的战场, 矛盾交织成网, 理智与情感, 争斗不息, 寻求和解的光。
视觉:一幅描绘两个人物在内心世界中对峙的画作,象征着内部矛盾。 听觉:一段充满紧张和冲突的音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可以象征内部矛盾的激烈斗争。
在西方哲学中,类似的concept有“internal conflict”或“inner turmoil”,虽然表达方式略有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个体或系统内部的冲突和矛盾。
“内部矛盾”是一个深刻且多维的词汇,它不仅在哲学和社会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发挥着作用。理解和运用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1.
【内】
里面。与“外”相对。
【引证】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一室之内。 、 《世说新语·雅量》-郗犹在帐内。 、 《世说新语·贤媛》-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一板内有重复。 、 清·姚鼐《登泰山记》-数里内无树。
【组词】
海内;关内;内牵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引证】
《论语·季氏》-动干戈于邦内。 、 汉·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 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组词】
内叛、 内患、 内事、 内睦、 内噬、 内寇
2.
【部】
(形声。从邑,(fǒu)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汉地名。约在今甘肃省天水、清水、秦安、两当、礼县、徽县一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部,天水狄部。
3.
【矛】
(象形。金文字形,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本义:长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矛者,刺兵也,其饰县毛羽,兵车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又有夷矛者,长二丈四尺,兵车所不建,不常用。-矛,酋矛也。建于兵车,长二丈,象形。 、 《诗·郑风·清人》-二矛重英。 、 、 《诗·秦风·无衣》-脩我戈矛。 、 《礼记·曲礼》-进矛戟者。 、 《周书·王会》-操戈执矛。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矛若林立。
【组词】
矛戈、 矛弧、 矛子、 矛戟、 矛叉、 矛舛、 矛戟
4.
【盾】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象盾形,下面是“目”,表示以盾蔽目(身体)。本义:盾牌)。
同本义。
【引证】
《周礼·司兵》。注:“干橹之属。司戈盾、及舍设藩盾。”-掌五兵五盾。
【组词】
盾威、 盾矛、 盾橹、 盾鼻、 盾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