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0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09:27
内退 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企业或机构中的员工因年龄、健康或其他原因,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前,自愿或被要求提前离开工作岗位,但仍保留一定的福利待遇,如退休金或医疗保险等。这种做法通常是为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减轻企业负担,同时给予员工一定的经济保障。
内退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相对较新,主要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而逐渐流行起来。它结合了“内部”和“退休”两个概念,强调了在企业内部进行的退休过程。
在中国,内退政策与社会老龄化、企业改革和劳动法规的完善密切相关。它反映了社会对老年员工的关注和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内退 这个词可能引发复杂的情感反应,对于即将内退的员工来说,可能是解脱与不安的混合体;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是成本控制与社会责任的双重考量。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见证了多位同事选择内退,他们中的一些人利用这段时间追求个人兴趣,而另一些人则感到迷茫和失落。
在诗歌中,可以将“内退”比喻为人生季节的转换,从繁忙的夏季进入宁静的秋季,虽有不舍,但也有新的期待。
内退 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公园、悠闲的午后和轻柔的音乐,象征着从忙碌到闲适的转变。
在西方国家,类似的提前退休政策也存在,但具体实施和称谓可能有所不同,如“early retirement”或“voluntary redundancy”。
内退 是一个反映现代社会变迁的词汇,它不仅涉及个人职业生涯的结束,也关系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规划个人未来。
1.
【内】
里面。与“外”相对。
【引证】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一室之内。 、 《世说新语·雅量》-郗犹在帐内。 、 《世说新语·贤媛》-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一板内有重复。 、 清·姚鼐《登泰山记》-数里内无树。
【组词】
海内;关内;内牵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引证】
《论语·季氏》-动干戈于邦内。 、 汉·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 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组词】
内叛、 内患、 内事、 内睦、 内噬、 内寇
2.
【退】
(会意。小篆字形。从彳,从日,从攵。彳(chì),小步。攵(suī),足的反写。本义:向后走,后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退,卻也。 、 《仪礼·聘礼》-宾三退负序。 、 《仪礼·乡射礼》-主人少退。 、 《礼记·玉藻》-待坐则必先退席。 、 《孙子·谋政》-不可以退而谓之退。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暑为之退。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攻一时敌退。 、
【组词】
退到院子里;他往后退了几步;退缩、 退生、 退厅、 退藏于密、 退殿、 退出战斗;退罢、 退散、 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