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2:43
“延津之合”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字面意思是“在延津这个地方的会合”,比喻事物在特定地点或时间相遇、结合。基本含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不同的事物或人汇聚在一起,形成一种联合或合作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延津之合”常用来形容英雄豪杰在特定历史时刻的汇聚,如《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文学讨论中,它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它被用来分析特定**或人物的汇聚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同义词:汇聚、会合、联合、结合 反义词:分散、分离、背离
同义词中,“汇聚”强调的是集中到一起,“会合”侧重于人或事物的相遇,“联合”和“结合”则更多指力量的合并。反义词中,“分散”和“分离”强调的是分开的状态,“背离”则指方向或目标的不一致。
“延津之合”源自《左传》,最初描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在延津这个地方的会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用来比喻任何在特定地点或时间的汇聚。
在文化中,“延津之合”常与英雄主义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相联系。它反映了人对于团结和合作的重视,以及在关键时刻汇聚力量解决问题的美好愿望。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团结、合作和共同奋斗的精神。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通过团结一致来克服挑战。
在团队项目中,我们常常需要像“延津之合”一样,将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汇聚起来,共同完成任务。这种合作精神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延津之合的夜晚,星辰汇聚成诗篇,英雄的心跳,在历史的长河中回响。”
想象一幅画面:在延津的古战场,英雄们汇聚一堂,战鼓声声,旌旗飘扬,这种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象征着力量和团结。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汇聚一堂”(gathering together)或“联合力量”(joining force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汇聚和合作的概念。
“延津之合”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历史*的描述,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1.
【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蜒”。-延,长行也。 、 《楚辞·大招》-蝮蛇蜒只。 、 《韩非子》-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 《书·召诰》-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 晋·陆机《长歌行》-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 、 《吕氏春秋·顺说》-莫不延颈举踵。
【组词】
延瞩、 延望、 延算三纪、 延年、 延息、 延期
假借为“引”。引入;引见;迎接。
【引证】
《礼记·玉藻》-摈者,延之日升。 、 《礼记·曲礼》-主人延客祭。 、 《礼记·射义》-出延射。
【组词】
延接、 延入、 延登
2.
【津】
(会意。金文字形,从舟,从淮。“淮”表示淮水。泛指一般的河流。船停泊在河旁,用来渡河。本义:渡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津,水渡也。 、 《书·禹贡》-又东至于孟津。 、 《水津注·河水》注-自黄河泛舟而渡者,皆为津也。 、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风烟望五津。 、 《论语·微子》-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组词】
津梁、 津人、 津门、 津吏、 津主、 津要、 津逗、 津逮、 津亭驿馆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合】
(会意。从亼(jí),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合,合口也。 、 《庄子·秋水》-公孙龙口呿而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