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4:53
词汇“掊怨”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文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掊”有打击、击打的意思,“怨”则指怨恨、不满。因此,“掊怨”可以理解为消除或打击怨恨、不满的情绪。
“掊怨”的字面意思是通过某种方式消除或减少怨恨、不满的情绪。
由于“掊怨”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中很少出现,但在古代文学或文言文中可能有所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中,可能会用更现代的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掊怨”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化解”、“平息”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谐与包容,因此“掊怨”这样的词汇体现了古人对于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矛盾的一种理想态度。
“掊怨”给人一种积极、建设性的感觉,它暗示了一种通过沟通和理解来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冲突和对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化解矛盾”或“解决问题”等现代词汇,而不是“掊怨”。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掊怨”来表达一种理想化的社会状态:
在和谐的天空下,
掊怨如风,消散无踪,
人心相通,共筑美好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人们和谐相处的画面,音乐上可以选择轻柔、和谐的旋律来表达“掊怨”的意境。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可以通过“resolve grievances”(解决不满)或“heal resentment”(治愈怨恨)等表达。
“掊怨”作为一个古文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体现了古人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和理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1.
【掊】
击;抨击。
【引证】
《战国策·秦策》-勾践终掊而杀之。
【组词】
掊攻
击破。
【引证】
《庄子·逍遥游》。司马注:“击破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组词】
掊斗折衡
2.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