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3:47
词汇“掊聚”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来进行分析,假设“掊聚”是一个可以用来描述“聚集、集合”等意义的词汇。
“掊聚”假设的字面意思是指通过某种力量或方式将分散的物体、人员或事物聚集在一起。
由于“掊聚”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如果它是一个新造词,可能是由“掊”(可能意为推动或聚集的动作)和“聚”(聚集)组合而成。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掊聚”可能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比如在强调团结和协作的语境中,它可能象征着力量的集中和目标的统一。
“掊聚”可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着资源的整合和力量的增强。联想上,可能会想到团队合作、集体智慧等正面形象。
由于“掊聚”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如果在一个强调团队合作的场合,使用这个词可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掊聚”来描绘场景,如:“春风掊聚了花瓣,绘成一幅绚烂的画卷。”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群人或物体逐渐聚集在一起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人群聚集时的嘈杂声或物体聚集时的碰撞声。
如果“掊聚”是一个特定文化中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解释其意义来传达相同的意思。
尽管“掊聚”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但通过假设和创造性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词汇的多功能性和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潜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1.
【掊】
击;抨击。
【引证】
《战国策·秦策》-勾践终掊而杀之。
【组词】
掊攻
击破。
【引证】
《庄子·逍遥游》。司马注:“击破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组词】
掊斗折衡
2.
【聚】
(形声。小篆,下面是三个人,表示人多;上面的“取”,作声符。本义:村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邑落曰聚,今曰邨,曰镇,北方曰集皆是。-聚,会也。 、 《史记·五帝纪》-一年而所居成聚。 、 《史记·平帝纪》-聚曰序。 、 《后汉书·王扶传》。注:“小于乡曰聚。”-所止聚落化其德。 、 刘向《说苑》-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 、 枚乘《上书谏吴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
【组词】
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