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6:11
尔虞我诈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你欺骗我,我欺骗你”。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互相欺骗、勾心斗角的情况。它强调了人际关系中的不诚实和复杂性。
在文学作品中,尔虞我诈 常用来描绘复杂的人际关系或政治斗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朋友之间的玩笑或轻微的欺骗。在专业领域,如商业或政治,它可能用来描述激烈的竞争和策略性的欺骗行为。
尔虞我诈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尔虞我诈,我虞尔诈。”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和信任缺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描述现代社会中各种欺骗行为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尔虞我诈** 这个成语的存在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信任问题和道德挑战。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常被用来批评商业和政治领域的不诚信行为。
尔虞我诈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负面情感,如不安、怀疑和警惕。它让人联想到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不可预测的社交环境。
在个人经历中,尔虞我诈 可能出现在职场竞争或朋友间的玩笑中。例如,在商业谈判中,双方可能会使用各种策略来获取优势,这时就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尔虞我诈的世界里,
真诚如稀世珍宝,
人们在迷雾中摸索,
寻找那失落的信任之光。
尔虞我诈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房间、密谋的低语和复杂的棋局。视觉上,它可能与迷宫或复杂的网络图相关联。听觉上,它可能与低沉的对话声或紧张的音乐相关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dog-eat-dog" 或 "every man for himself",这些表达也强调了竞争和自私的行为。
尔虞我诈 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不诚实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社会现象。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并在交流中更有效地传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国内,南方各会党首领之间,也是互相猜忌,勾心斗角,~,售价烦恼。
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于是两军讲和
1. 【尔】 (形声。本义:窗格花纹)。 同本义。
2.
【虞】
(形声。从虍(hū),吴声。虍,虎头。本义:神话传说中的兽名。即“驺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虞,驺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 、 《贾子礼》-虞者,囿之司兽者也。 、 《易·屯》-即鹿无虞。 、 《诗·召南》-于嗟乎驺虞。
3.
【我】
(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自称;自己。
【引证】
《说文》-我,施身自谓也。 、 《易·观卦》-观我生。 、 《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矣。
4.
【诈】
(形声。从言,乍声。从言,说明与言论有关。本义:欺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诈,欺也。 、 《尔雅》-诈,伪也。 、 《荀子·脩身》-匿行曰诈。 、 《荀子·富国》-有掎挈伺诈。 、 《吕氏春秋·义赏》-繁战之君,不足于诈。 、 《吕氏春秋·务本》-无功伐而求荣富,诈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 《聊斋志异·狼三则》-禽兽之变诈。
【组词】
诈端、 诈掯、 诈哄、 诈伪、 诈力、 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