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6:22
叨扰(dāo rǎo)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打扰或麻烦别人,通常用于表示因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不便或困扰。这个词汇带有一定的礼貌和谦逊的意味,常用于请求帮助或表示歉意时。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叨扰常用于描绘人物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在请求帮助或表达歉意时,如“深夜叨扰,实在抱歉”。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叨扰常用于礼貌地请求他人帮助或表示自己的行为给对方带来了不便,如“不好意思,叨扰一下,请问这里怎么走?”
专业领域: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务谈判中,叨扰可能用于正式的书面或口头交流,表示对对方时间的尊重和歉意。
同义词:打扰、麻烦、干扰
反义词:帮助、协助、支持
词源:叨扰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叨”字有啰嗦、多言的意思,“扰”字则表示扰乱、打扰。
演变:随着语言的发展,叨扰逐渐演变为一个礼貌用语,用于表示对他人时间的尊重和歉意。
在**文化中,礼貌和谦逊是非常重要的社交准则。叨扰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在请求帮助或表示歉意时的礼貌和谦逊。
叨扰一词带有一种轻微的负面情感,因为它暗示了给他人带来的不便。然而,由于其礼貌和谦逊的意味,它也常常引起一种温馨和友好的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叨扰一词来表示对他人时间的尊重和歉意。例如,当我在工作场合需要请求同事的帮助时,我会说“不好意思,叨扰一下,能否帮我看一下这个报告?”
诗歌: 深夜静谧,星光点点, 叨扰梦中人,心怀歉。 轻声细语,问路前行, 感激回应,温暖如春。
视觉联想:叨扰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谦逊的人轻轻敲门,脸上带着歉意的微笑。
听觉联想:叨扰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轻柔的声音,礼貌地请求帮助或表示歉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other”或“disturb”,但这些词汇在礼貌和谦逊的程度上可能不如“叨扰”。
叨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礼貌和谦逊的社交准则,还能在请求帮助或表示歉意时传达出恰当的情感。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叨扰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
【叨】
[方言]∶临死前气息急促的样子
【引证】
杨朔《春子姑娘》 -等他爬起来一看呀,小兔子正在叨气儿呢,胸脯里的心跳得一撞一撞的。
贪婪。饕的俗字。
【引证】
《后汉书·卢植传》-岂横叨天功以为己力乎?
【组词】
叨食、 叨冒、 叨懫、 叨秽、 叨沓、 叨昧、 叨富贵
2.
【扰】
(形声。从手,擾省(yōu)声。本义:搅扰;扰乱)。
同本义。
【引证】
《玉篇》-扰,扰乱也。 、 《左传·襄公四年》-各有攸处,德用不扰。 、 《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道,豪杰并扰。 、 《三国志·吴主传》-当农桑时,以役事扰民者,举正以闻。 、 《广东军务记》-(逆夷)不敢复行兹扰。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大惊扰。
【组词】
扰搅、 扰怨、 扰紊、 扰逼、 扰累、 扰习、 扰夺、 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