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5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57:13
渔火 的字面意思是指渔船上的灯火,通常在夜晚或黄昏时分,渔民出海捕鱼时点燃的灯光。这个词汇的基本含义是指代渔业活动中的照明,同时也常用来象征渔村的宁静与渔民的辛勤。
“渔火”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渔”(捕鱼)和“火”(灯光)组成。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诗句。
在文化中,“渔火”常与渔村、渔民的生活紧密相关,象征着勤劳、朴实和宁静的生活。它也是传统美学中“山水诗”和“田园诗”的重要元素。
“渔火”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宁静、温馨和诗意。它让人联想到远离喧嚣的渔村生活,以及渔民在夜晚的辛勤劳动。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海边旅行中看到渔火,那宁静的景象让我感到心灵的平静,也激发了我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 渔火点点映江心, 夜风轻拂渔歌声。 星光伴我归家路, 梦回渔村夜色深。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ishing lights”或“boat lights”,但“渔火”这个词更具有诗意和文化特色。
“渔火”这个词不仅具有实际的照明意义,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情感的载体。它在*文学和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渔火”这个词,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1.
【渔】
(会意。从水,从鱼。小篆从二鱼。本义:捕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渔,捕鱼也。 、 《礼记·月令》-命渔师伐蛟,命渔师始渔。 、 《诗·鲡传》-獭祭鱼然后渔。 、 《淮南子·说林》-渔者走渊。 、 《汉书·王莽传》-以渔采为业。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组词】
渔樵、 渔采、 渔事、 渔弋、 渔泽、 渔矶、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