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9:35
忝越(tiǎn yu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超越本分,不自量力地去做某事”。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做了超出自己能力或地位的事情,含有贬义。
忝越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忝字意为“羞愧”,越字意为“超越”。在古代文献中,忝越常用来描述那些不自量力、超越自己本分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等级和秩序是非常重要的。忝越这个词反映了对于超越自己地位或能力的行为的不认可。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被用来批评那些不遵守社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行为。
忝越这个词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自量力、傲慢和无礼。它提醒人们在行动前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地位,避免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同事忝越地试图干预不属于他职责范围的事务,这种行为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增加了团队的矛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星辰忝越,不问世事,只问酒香。”
忝越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高处,试图触及他无法达到的目标,背景是冷清的月光和孤独的风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verstep one's bounds”或“overreach oneself”,它们都传达了超越自己能力或地位的含义。
忝越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传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批评态度。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
1.
【忝】
(形声。从心,天声。本义:羞辱,愧对;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忝,辱也。 、 《书·君牙》-无忝祖考。 、 《书·太甲上》。传:“忝,辱也。”-辟不辟,忝厥祖。 、 《诗·小雅·小宛》-无忝尔所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二十忝科名。
【组词】
有忝
2.
【越】
(形声。从走,戉(yuè)声。本义:经过,越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越,度也。 、 《广雅》-越,渡也。 、 《吕氏春秋·长攻》-越十七扼。 、 曹操《短歌行》-越陌度阡。 、 《楚辞·天问》-崖可越焉?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越天都之胁。 、 、 清·姚鼐《登泰山记》-越长城之限。 、
【组词】
越位;越度、 越绝、 越陌度阡、 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