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2:09
“忝官”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忝”和“官”两个字组成。其中,“忝”字意为“有愧于”或“不配”,常用于自谦的表达中;“官”字则指“官员”或“官职”。因此,“忝官”字面意思是指“有愧于担任官职”,通常用于自谦地表示自己不配担任某个官职或职位。
在文学作品中,“忝官”常用于官员自谦的场合,表达自己能力不足,担任官职感到惭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因为它具有较强的文言色彩和正式感。在专业领域,如历史、文学研究中,可能会讨论到古代官员的自谦用语,其中“忝官”是一个典型例子。
同义词“愧职”和“愧位”同样表达了对担任职位感到惭愧的意思,但“忝官”更具体指向官职。反义词则表达了相反的意思,即能够胜任职位。
“忝”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辱”,后引申为“有愧于”。“官”字则自古以来就指官员或官职。两者结合形成的“忝官”一词,体现了古代官员的自谦文化。
在**传统文化中,官员常常需要表现出谦逊和自省的态度,因此“忝官”这样的自谦词汇在古代文献和官方文书中较为常见。这种文化背景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官员品德和行为的要求。
“忝官”一词给人以谦逊、自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古代官员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感。它也提醒人们在任何职位上都应保持谦卑和勤奋的态度。
在现代社会,虽然“忝官”一词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某些正式场合或文学创作中,仍可用来表达谦逊和自省的态度。例如,在撰写感谢信或接受荣誉时,可以用“忝官”来表达自己的谦逊之情。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忝官多年心未安,夜深人静自省身。” 这句话表达了官员在深夜反思自己的职责和行为,体现了深刻的自省和谦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官员在书房中沉思,书桌上摆放着官印和文书,背景音乐可以是古筝或古琴的旋律,营造出一种古典和沉静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英语中的“unworthy”或“inadequate”,但这些词汇并不特指官职,而是更广泛地用于表达不配或不称职的感觉。
“忝官”一词虽然具有较强的文言色彩,但它体现了谦逊和自省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推崇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1.
【忝】
(形声。从心,天声。本义:羞辱,愧对;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忝,辱也。 、 《书·君牙》-无忝祖考。 、 《书·太甲上》。传:“忝,辱也。”-辟不辟,忝厥祖。 、 《诗·小雅·小宛》-无忝尔所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二十忝科名。
【组词】
有忝
2.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