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5:27
山难: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在登山或山地活动中发生的意外事故,通常涉及人员伤亡或失踪。它涵盖了各种情况,如雪崩、滑坡、迷路、高原反应等导致的灾难性**。
山难一词源于对山地活动风险的认知。随着登山**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和含义也在不断演变,更加强调预防和救援的重要性。
在登山文化中,山难是一个敏感而重要的话题。它不仅涉及个人的勇气和挑战,也关系到社会的救援体系和安全意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山难的发生会引发对登山政策和安全标准的广泛讨论。
提到山难,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自然的力量、人类的脆弱和生命的无常。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包括敬畏、悲伤和反思。
个人经历中,山难可能是一次深刻的教训,提醒我们在追求自然之美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理解自然的法则。
在诗歌中,山难可以被描绘为一种永恒的挑战,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对话:
在雪峰之巅,
挑战与荣耀并存,
山难,是自然的回响,
在每一次心跳中,
提醒我们生命的脆弱与坚强。
结合图片,山难可能呈现为雪山上的救援行动,或是静谧山谷中的警示标志。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旋律,象征救援的紧迫感。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 "mountain disaster" 或 "climbing accident",虽然表达略有不同,但核心含义相似,都强调了山地活动的风险。
山难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揭示了自然环境的危险性,也反映了人类对挑战的渴望和对安全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在追求冒险的同时,如何确保安全。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