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0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00:44
大谬不然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极大的错误或荒谬,完全不是那样”。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种观点或行为极其错误,与事实或常理完全不符。
在文学作品中,大谬不然 常用于批判或讽刺那些荒谬的观点或行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表达对某人观点或行为的强烈否定。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学术讨论中,它可能用于指出某个论点的根本错误。
大谬不然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逻辑和事实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强烈否定的一种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逻辑和事实的重要性。大谬不然** 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对错误和荒谬的批判。
使用大谬不然 这个成语时,通常伴随着强烈的否定和批判情绪。它让人联想到严肃的讨论和批判的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学术讨论中使用大谬不然 来指出某个同学的观点存在根本性的错误,这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问题的本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荒谬的世界里,
大谬不然的观点四处飘荡,
真理的光芒,
照亮前行的道路。
大谬不然 可能让人联想到严肃的法庭场景或学术讲座,伴随着沉重的音乐和严肃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utterly absurd" 或 "completely ridiculou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对荒谬的强烈否定。
大谬不然 这个成语在表达强烈否定和批判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帮助我们清晰地表达观点,还体现了对逻辑和事实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
从表面看,似乎既称红军,就可以不要党代表了,实在~。
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因汉将李陵攻打匈奴失败被迫投降一事,为李陵说了情,遭到了宫刑并被关入大牢,面对这奇耻大辱,他只好给好友任安写信倾诉他的不幸:“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自己的忠心反而受摧残,真是大谬不然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谬】
(形声。本义: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谬,狂者之妄言也。 、 礼记·中庸》-考之三王而不谬。 、 《庄子》-天下悦之以谬悠之说。 、 《庄子·庚桑楚》-解心之谬。 、 《汉书·司马迁传》-故《易》曰:“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园喜以谬赏。 、 《荀子·儒效》-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谬戾、 谬谈、 谬举、 谬种流传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