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5:42
寤梦(wù mèng)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寤”和“梦”两个字组成。其中,“寤”意为醒来,“梦”意为梦境。因此,“寤梦”字面意思是指从梦中醒来,或者指醒着的状态与梦境之间的转换。
在文学作品中,“寤梦”常用来形容一种梦幻与现实交织的状态,或者表达对梦境与现实界限的模糊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文艺或哲理性的对话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中,“寤梦”可能被用来探讨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
同义词:
反义词:
“寤梦”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就有使用,其字面意思和现代汉语基本一致。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词中,常用来表达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仍保持其原有的文学和哲理性色彩。
在**传统文化中,梦境常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与人的内心世界和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寤梦”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探讨人生哲理和内心体验。在现代社会,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梦境的研究更加深入,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描述心理状态和意识变化。
“寤梦”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梦境的不可捉摸和现实的复杂多变。它激发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生活本质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阅读一本哲学书籍时遇到“寤梦”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书中关于意识和潜意识的讨论,也让我对梦境和现实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寤梦”:
在寤梦之间,我寻找着真理的踪迹,
现实与幻境交织,如同迷雾中的光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梦境与现实的边缘,四周是模糊的光影和飘渺的雾气。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柔而神秘的乐曲,如钢琴曲,来表达“寤梦”带来的朦胧感和探索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tween wakefulness and dreaming”,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这种表达方式也能传达出类似的意义。
通过对“寤梦”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它在文学和哲学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描述心理状态和意识变化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启发了我对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思考。
1.
【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寤,寐觉而有言曰寤。 、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组词】
寤言、 寤寐、 寤宿、 寤怀、 寤辟、 寤叹、 寤迁、 寤觉
觉悟,认识到。 同: 悟
【引证】
《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擗有摽。 、 《史记·李斯列传》-而心尚未寤也。 、 《汉书·陈胜项籍传赞》-身死东城,尚不觉寤。 、 《淮南子·要略》-欲一言而寤。 、 《楚辞·离骚》-哲王又不寤。 、 郭璞《尔雅序》-别为《音图》,用祛未寤。
【组词】
寤然、 寤移
2.
【梦】
(会意。小篆字形,由“宀”(房子)、“爿”(床)、“夢”(不明也)三字合成。意为夜间在床上睡觉,眼前模糊看不清,即作梦。“夢”由“苜”(mò,眼看不清)、“宀”(人的变形)、“夕”(晚间)三字会意。本义:睡眠中的幻象)。
同本义。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妇梦中咳嗽。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人作》-铁马冰河入梦来。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形诸梦。 、 清·林觉民《与妻书》-梦中得我。
【组词】
梦迷、 梦梦铳铳、 梦梦查查、 梦思、 梦中梦、 梦中、 梦语、 梦啼妆泪红阑干(梦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妆,这里指脸上的脂粉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