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4:35
名下无虚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名义之下没有虚假”,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事物名副其实,没有虚假或欺骗的成分。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实际表现与名义或名声相符。
在文学作品中,名下无虚 常用来赞扬某人的成就或品质,如“他的医术名下无虚,深受患者信赖。”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物的信任和肯定,例如:“这家餐厅名下无虚,菜品质量一直很高。”在专业领域,如学术或商业,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专业性和可靠性。
同义词:名副其实、实至名归、名不虚传 反义词:名不副实、虚有其表、名存实亡
名下无虚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更加广泛,涵盖了更多的领域和语境。
在文化中,名下无虚** 强调的是诚信和真实性,这与儒家文化中的“诚”和“实”相契合。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评价一个人的信誉和可靠性。
名下无虚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它传递的是一种信任和肯定的感觉。在联想上,它让人想到那些值得信赖和尊敬的人或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使用这个成语来评价一位老师的教学质量,他的教学确实名下无虚,学生们都从中受益匪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笔下,名下无虚,每一行字都闪耀着真实的光芒。”
在视觉上,名下无虚 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真实、可靠的标志或徽章。在听觉上,它可能与那些坚定、有力的声音相联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s good as its name" 或 "worthy of its reputation",这些表达也强调了实际表现与名声的一致性。
名下无虚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强调了真实性和可靠性,还传递了一种正面的评价和信任。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物的肯定和信任。
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今得幸遇,真是~。
1.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虚】
(“墟”的古字)(形声。小篆字。从丘,虍(hū)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 、 《尔雅》-河出昆仑虚。 、 《易·升》-虚邑。 、 《诗·傭风·定之方中》-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 《庄子·天运》-以游逍遥之虚。
【组词】
虚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