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0:19
休憩:指短暂的休息,通常是为了恢复体力或精神状态。这个词汇强调的是在紧张或连续工作后的暂时放松。
“休憩”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休”意为停止或休息,“憩”意为休息。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中已有使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其基本意义,但在使用频率上可能不如“休息”普遍。
在**文化中,休憩被视为维护身心健康的重要部分,与中医的养生理念相契合,强调劳逸结合。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休憩的重要性被更多人认识和重视。
“休憩”一词常带有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绿荫下的凉爽,或是午后阳光下的慵懒。它唤起的是一种平和与恢复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在长时间的学*或工作后寻找机会休憩,无论是短暂的散步还是闭目养神,这种短暂的休息总能帮助我恢复精力,提高效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休憩”:
在忙碌的都市中, 我寻找一片休憩的绿洲, 让心灵在宁静中沉淀, 重拾生活的色彩。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鸟儿的鸣叫,这种场景与“休憩”一词紧密相连,带来视觉上的宁静和听觉上的和谐。
在英语中,“休憩”可以对应为“break”或“rest”,虽然这些词汇在日常使用中更为常见,但“休憩”在中文中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使其在表达上更为细腻和富有诗意。
通过对“休憩”一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中的多重意义和应用场景。无论是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休憩都是维护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元素。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的精确使用和情感表达,使我的语言更加丰富和生动。
1.
【休】
(会意。从人,从木。人依傍大树休息。本义:休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休,息止也。 、 《尔雅》-休,息也。 、 《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 《五经文字》-休,象人息木阴。 、 《汉书·王莽传》。注:“庇荫也。”-诚上休陛下余光。 、 《诗·大雅·民劳》-汔可小休。 、 《礼记·月令》-毋休于都。 、 《史记·高帝纪》-止宫休舍。 、 唐·杜甫《兵车行》-未休关西卒。 、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景公猎,休,坐地而食。 、 岳飞《五岳祠盟记》-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休于树 、 《资治通鉴·唐纪》-命士少休。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将士更休。 、 、 《聊斋志异》-既暮,休于旅舍。
【组词】
休日、 休舍、 休士、 休坐
2.
【憩】
休息。
【引证】
《尔雅》-憩,息也。 、 《诗·召南·甘棠》-召伯所憩。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策扶老以流憩。 、 清·袁枚《祭妹文》-憩书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