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0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01:38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雄浑奔放。
西汉初期,刘邦听信谗言,用谋士陈平的计谋,在陈地诱扣楚王韩信,将他贬为淮阴侯。大臣田肯向刘邦道贺,建议刘邦在关中建都,那样就像站在高屋之上向下泼水那样势不可挡。刘邦十分高兴,大赏了田肯
1.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
2.
【屋】
(屋的本义是幄,后来“屋”指房屋,另造“幄”字。会意。从尸,从至。尸,与房屋有关,“至”表示来到。人来到这里居住之意。本义:帐幕。“幄”的本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古宫室无屋名。古之所谓屋,非今之所谓屋也。”-屋,居也。 、 《诗·大雅·抑》。传:“屋,小帐也。”-尚不愧于屋漏。 、 《汉书·南粤王佗传》-去帝制黄屋左纛。 、 《汉书·陆贾传》。师古曰:“黄屋,谓车上盖也。”-去黄屋称制。
【组词】
屋幕、 屋漏
3.
【建】
(会意。从廴(yǐn),有引长的意思,从聿(意为律)。本义:立朝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朝律也。 、 《广雅》-建,立也。
【组词】
建法、 建中、 建极
4.
【瓴】
(形声。从瓦,令声。从“瓦”,表示与陶器有关。本义:一种盛水的瓶子)。
同本义。
【引证】
《淮南子》-今夫救火者,汲水而趋之,或以瓮瓴,或以盆盂。
1、高屋建瓴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从高处俯视全局,形容意见或见解深远而准确。通常用于赞扬某人的见解或分析方法高人一等,或在某个领域具有特别的洞察力。
2、该成语来源于古代建筑的特点,强调从高处俯视全局的优势,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思维模式。
3、在实际应用中,‘高屋建瓴’通常出现在对专家、领导者意见的评价中,或用来形容战略决策的精准。
4、此成语常与表达见解清晰、分析透彻的内容搭配使用,形成对比或加强语气。
5、可以用于鼓励他人,激励其提升思维高度与视野广度。
1、他的分析从高屋建瓴的角度出发,让我们对整个市场形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她总是能够高屋建瓴地把握行业发展的脉络。
3、他的演讲以高屋建瓴的视角分析了国际关系,立刻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4、这篇论文从高屋建瓴的高度探讨了科技伦理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5、老教授的讲解高屋建瓴,让我们对复杂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
1、高屋建瓴强调从整体到局部的分析思维,可以结合系统思维、战略思维进一步探讨。
2、在商业决策中,‘高屋建瓴’能够帮助管理者作出更具前瞻性的判断,避免局部最优而忽视整体利益。
3、在教育领域,类似的表达还可以引申到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4、该成语也可以联系到领导力与决策制定的关系,强调领导者需具备的全局视角。
5、在科技领域,创新不仅需要创造性的灵感,还需要高屋建瓴的视角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高屋建瓴,安得无材。
高屋建瓴,让人心服。
高屋建瓴之计,得以安天下。
高屋建瓴,明辨是非。
高屋建瓴,宽以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