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1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19:53
“朝野上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朝廷和民间,上至君王下至平民百姓。基本含义是指整个国家或社会的各个阶层,包括官方和非官方的所有成员。
“朝野上下”源自古代**,其中“朝”指朝廷,“野”指民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的意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国家或社会整体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朝野上下”强调了国家治理的全面性和统一性。在现代社会,这个词组仍然用于强调政策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这个词组给人一种庄重、正式的感觉,常与国家大事、社会变革等重大**相关联。它传达了一种全面性和集体性的情感。
在讨论国家政策或社会现象时,我常常会使用“朝野上下”这个词组,以强调问题的普遍性和全面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朝野上下,风起云涌,历史的巨轮缓缓前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朝廷和民间生活的画卷,音乐上可以联想到庄重的宫廷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rom the top to the bottom”,但这种表达缺乏“朝野上下”所特有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朝野上下”这个词组在描述国家或社会整体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全面性,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概念。
其朝野上下,莫不玩细娱而苟近安,安其危而利其害。
若其栋梁方颓,樽俎犹昔,~,犹嘤鸣娱乐,颜色无改,斯非意重辞复,难可曲喻。
1.
【朝】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下为“莽”字,中间为“日”,“月”。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月亮还未落,是早晨。本义: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朝,旦也。 、 《尔雅·释诂》-朝,早也。 、 《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 、 《礼记·祭义》。注:“朝,日出时也。”-周人祭日以朝及誾。 、 《诗·商颂·那》-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 《水经注·江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乐府诗集·长歌行》-朝露待日晞。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朝雨浥轻尘。 、 唐·杜牧《阿房宫赋》-朝歌夜弦。(弦:弹琴。)
【组词】
朝雉徒歌、 朝趁暮食、 朝上;朝夕乌、 朝夕相处、 朝日、 朝旦;朝不及夕、 朝升暮合、 朝成暮遍、 朝成暮毁、 朝夷暮跖、 朝欢暮乐、 朝市
2.
【野】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野,郊外也。 、 《说文》。段注-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 、 《易·坤》-龙战于野。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七月》-七月在野。 、 《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体国经野。 、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野茫茫。 、 明·魏禧《大铁椎传》-光照旷野。
【组词】
野外、 野生;野渡
3.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4.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