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6:24
词汇“燕婢”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燕婢”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燕婢”字面意思是指燕子的仆人,但在古代文学中,它通常指的是侍奉贵族或富人的女仆,尤其是那些在宫廷或大家庭中服务的女性。
在文学作品中,“燕婢”常用来形容那些身份低微但忠诚勤劳的女性角色。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因为它带有浓厚的古风色彩。
“燕婢”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对家仆的称呼。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女仆”、“保姆”等词汇。
在古代**,燕婢是社会阶层较低的女性,她们的服务对象通常是贵族或富有的家庭。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性别角色。
提到“燕婢”,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繁华与复杂,以及那些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女性。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在现代生活中,“燕婢”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如果我们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遇到,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关系。
在创作中,可以将“燕婢”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角色,代表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奉献的女性形象。
想象一下古代宫廷的画面,燕婢们穿着朴素的衣服,忙碌地在宫殿中穿梭,这样的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典音乐和古代绘画。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角色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如英国的“maid”或法国的“bonne”,它们在各自的文化中也有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燕婢”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于现代汉语,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文学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文本的内涵。
1.
【燕】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同本义。
【引证】
《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 、 《夏小正》-来降燕乃睇。 、 《淮南子·地形》-燕雁代飞。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燕巢于飞。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新燕啄春泥。 、 宋·洪迈《容斋续笔》-归燕略无三月事。
【组词】
燕侣莺俦、 燕贺、 燕子、 燕户、 燕儿、 燕尾、 燕雨、 燕泥、 燕室、 燕处焚巢
2.
【婢】
(形声。从女,卑声。本义:旧社会里被迫受剥削阶级役使的女子)。
古代罪人的眷属没入宫为婢,后通称受役使的女子。
【引证】
《说文》-婢,女之卑者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注:“婢子,妇人之卑称也。”-使婢子侍执巾栉。 、 《礼记·檀弓》。注:“妾也。”-使吾二婢子夹我。 、 《礼记·内则》。注:“所通贱人之子。”-父母有婢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先大母婢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为婢仆所惑。
【组词】
婢婿、 婢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