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2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27:35
应龙:在**神话传说中,应龙是一种有翼的龙,通常被认为是龙中的最高级别。它不仅拥有龙的基本特征,如长身、鳞甲、利爪,还具有一对巨大的翅膀,能够飞翔于天际。应龙常被描绘为能够呼风唤雨、掌控雷电的神兽,具有强大的神力和威严。
在文学作品中,应龙常被用作象征力量、权威和神圣的象征。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应龙”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强大和非凡。在专业领域,如古代神话研究或**传统文化研究中,应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同义词:神龙、龙王、天龙(这些词汇都指代强大的龙,但应龙特指有翼的龙) 反义词:地龙、水蛇(这些词汇指代较弱或低级的龙或蛇类)
应龙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其中已有对龙的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应龙的形象逐渐丰富和完善,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文化中,应龙象征着皇权和天命,常被用来装饰皇家建筑和器物。在民间信仰中,应龙也被视为保护神,能够带来好运和丰收。
应龙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神秘。它让我联想到古代神话中的英雄和神祇,以及他们与自然力量的斗争和和谐。
在我的生活中,应龙常出现在我对*传统文化的学和研究中。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激发了我对古代神话的兴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应龙:
应龙翱翔于天际,
翅膀扇动着雷电的光辉。
它的身影在云层中若隐若现,
守护着古老的传说和未来的希望。
应龙的形象常与宏伟的宫殿、壮丽的山水画和激昂的音乐相联系。在视觉上,它给人一种庄严和壮丽的感觉;在听觉上,它可能与雷鸣和风声相联系。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应龙的神兽可能是希腊神话中的“狮鹫”或北欧神话中的“巨龙”。这些神兽虽然形象不同,但都象征着力量和神秘。
应龙作为一个神话生物,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激发了人们对神秘和力量的想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应龙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
1.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2.
【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引证】
《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 《易·乾》-飞龙在天。 、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 《孔子家语·执辔》-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 、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
【组词】
龙工、 龙公、 龙渊、 龙章、 龙蛇、 龙文、 龙伯、 龙沼、 龙旌凤翣、 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