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3:46
支度使:在古代**,支度使是一个官职名称,主要负责军事后勤和物资调配。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负责支应和调度的人”。
文学语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支度使常被提及,用以描述战争或军事行动中的后勤保障工作。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这个词汇已经很少使用,除非在历史或军事专业讨论中。 专业领域:在军事史或古代官制研究中,支度使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同义词:后勤官、物资调度官 反义词:前线指挥官(主要负责战斗指挥,与支度使的后勤管理相对)
词源:支度使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支”指支撑、供应,“度”指调度、管理。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官职在不同朝代可能有不同的职责和名称变化。
文化背景:支度使体现了古代对军事后勤的重视,是军事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会影响**:支度使的职责执行情况,直接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和国家的安全。
情感反应:提到支度使,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紧张和复杂,以及后勤人员的辛勤工作。 联想:可能会想到古代战争电影中的场景,如《赤壁》中的后勤保障工作。
经历或故事:在历史学*中,了解到支度使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对古代军事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诗歌:
古道风烟起,支度使忙碌。
粮草千里送,战鼓声声催。
视觉联想:可以想象一幅古代战场上,支度使指挥着粮草运输的画面。 听觉联想:可能会听到古代战场上马蹄声、车轮声和指挥官的号令声。
比较:在西方历史中,类似的官职可能是quartermaster,负责军队的物资供应和管理。
总结:支度使是古代军事组织中的一个重要官职,负责后勤保障,对战争的胜负有直接影响。 反思:了解支度使的职责和作用,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古代的军事和社会结构。
1.
【支】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
2.
【度】
估计,推测。
【引证】
《史记·项羽本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组词】
忖度、 测度;度空儿
衡量。
【引证】
《礼记·王制》。释文:“量也。”-度地居民。
3.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