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1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19:37
词汇“支手舞脚”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手舞足蹈,动作夸张,表现出兴奋、激动或慌乱的状态。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支手舞脚”这个词汇在汉语中的丰富内涵和广泛应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还能够增进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王悛有了酒意,做出财主的样式,支手舞脚的发挥。
连那些狼虎家人,妖精仆妇,也都没个敢上前~的。
1.
【支】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3.
【舞】
(形声。从舛(chuǎn),两足相背。古舞字象人执牛尾而舞之形。本义:舞蹈)。
同本义。
【引证】
《礼记·乐记》-舞,动其容也。 、 蔡邕《月令章句》-乐容曰舞
【组词】
舞旋、 舞判、 芭蕾舞;歌舞、 舞局、 舞咏、 舞头、 舞天、 舞妓、 集体舞
4.
【脚】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引证】
《说文》-崛,山短高也。 、 《埤苍》-崛,特立也。 、 张衡《西京赋》-神明崛其特起。 、 《文选·扬雄·甘泉赋》-洪台崛其独出兮。
【组词】
脚儿、 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