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5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4:09
词汇“物众地大”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或词汇,它似乎是由几个单独的词汇组合而成的,即“物”、“众”、“地”和“大”。为了对这个组合词汇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将这些词汇组合起来,“物众地大”可以理解为指物质丰富、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含义。
在不同的语境中,“物众地大”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特点,强调其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和地域广阔。
由于“物众地大”不是一个固定的成语,它的词源和演变没有特定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现代汉语中根据需要临时组合的词汇。
在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点时,使用“物众地大”可以传达出一种自豪感或对国家自然和人文资源的赞美。
这个词组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田野、繁忙的城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带来一种宏伟和繁荣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讨论国家发展、旅游目的地或地理知识时使用到“物众地大”这个概念。
在诗歌或散文中,可以使用“物众地大”来描绘一个国家的壮丽景象或人民的勤劳智慧。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广阔的草原、密集的城市天际线和丰富的自然景观。结合音乐,可以选择宏伟的交响乐或民族音乐来增强“物众地大”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性的短语来传达相似的概念。
“物众地大”作为一个描述性词汇组合,强调了物质、人口和地域的广泛性,它在描述国家或地区的特点时非常有用。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相关概念。
至于玄宗,受报收功,极炽而丰,物众地大,孽牙其间。
1.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2.
【众】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同本义。
【引证】
《国语·周语》-人三为众。 、 《易·说卦》-坤为众。 、 《周礼·大宗伯》-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 《后汉书·杨终传》-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庸众而野。 、 《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史记·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耳。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激众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吾村之众。
3.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4.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