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2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25:40
“天高地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天空高远,地面深厚。基本含义是指天地之间的广阔无垠,比喻事物的伟大或复杂程度超乎想象,也用来形容人的见识浅*或不自量力。
“天高地厚”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高地厚,不可测也。”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事物的伟大或复杂程度。
在**传统文化中,天地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因此“天高地厚”也常用来表达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谦卑。它提醒我在面对复杂和伟大的事物时要保持谦逊。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一个极其复杂的项目,当时我觉得自己无法胜任,同事就用“天高地厚”来形容这个项目的难度,提醒我要有自知之明。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仰望天高地厚,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岁月如梭,人生几何?”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广阔的天空和厚重的地面的画面,带来一种宏伟和深邃的感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大自然的声音,如风声、鸟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vastness of the universe”或“the immensity of natur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敬畏和宏伟感是相似的。
“天高地厚”这个成语不仅形容了自然的广阔,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和伟大事物时要保持谦逊和敬畏。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并提醒我保持谦卑的态度。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门生受恩师三番知遇,今日小小效劳,止可少答科举而已,~,未酬万一。
远古时期,传说天地开辟以前宇宙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像鸡蛋一样,盘古把这团气劈开,轻清之气上升成天,重浊之气下沉成地,逐渐形成山川河流等。经过18000年天地仍在增高加厚,但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谁也说不清楚,只能说天高地厚来形容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
3.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4.
【厚】
(会意。从厂(hǎn),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地壳厚。与“薄”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正月》-谓地盖厚。 、 《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左传·隐公元年》-厚将崩。 、 《素问·王常政大论》-见于厚土。
【组词】
厚土、 厚地、 厚坤、 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