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9:48
词汇“[引用]”是一个在语言表达中非常常见的术语,尤其在学术、文学和专业写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引用”字面意思是指在写作或讲话中提及或使用他人的话语、观点、数据或作品,通常是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或增加说服力。在学术写作中,引用还涉及到对原始资料的准确引用和适当的引用格式。
“引用”一词源自拉丁语“referre”,意为“带回”或“报告”。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它逐渐演变为指代在写作或讲话中使用他人的材料。
在学术诚信和知识产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正确引用他人的工作变得尤为重要。不当的引用或抄袭会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严厉批评。
“引用”一词通常与学术严谨性和知识传承相关联,给人以正式和权威的印象。它也可能引发对原创性和创新性的思考。
在撰写学术论文时,我经常需要引用相关研究来支持我的论点,这不仅展示了我的研究基础,也体现了对前人工作的尊重。
在诗歌中,可以通过引用古典诗句来增添文化底蕴和情感深度。例如:
“正如杜甫所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也应如此坚定。”
在视觉艺术中,引用可能表现为对经典艺术作品的模仿或致敬。在音乐中,引用可能涉及对经典旋律的重新编排或采样。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引用”的概念是普遍存在的,但其具体的引用规则和格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APA格式在英语学术界广泛使用,而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有不同的标准。
“引用”是语言学*和表达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不仅帮助我们构建论据,也体现了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正确使用引用可以增强文本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同时也是学术诚信的体现。
1.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2.
【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用,可施行也。 、 《苍颉篇》-用,以也。 、 《易·益》-利用为大作。 、 《虞书》-五行五用哉。 、 《书·微子》-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 、 《周礼·宰夫》-乘其财用出入。 、 《周礼·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 、 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皆不足用。 、 蔡元培《图画》-用水彩。 、 、 明·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
【组词】
用不着、 备用、 实用、 拆用、 用功、 用长、 用板、 用计、 用天因地、 用钱、 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