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4:37
天姿国色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天生的美丽容貌,国色天香。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女性的美貌非凡,超凡脱俗,如同国之瑰宝,美丽得令人惊叹。
在文学作品中,天姿国色 常用来形容女主角或重要女性角色的美貌,如古代诗词、小说中对皇妃、公主的描写。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形容某人非常美丽时,仍会被使用。在专业领域,如美容、时尚行业,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形容模特或明星的非凡美貌。
同义词:倾国倾城、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反义词:丑陋不堪、面目可憎
天姿国色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和小说中对女性美貌的赞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固定下来,成为形容女性美貌的典型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女性的美貌常常被赋予极高的价值,天姿国色** 这样的词汇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在古代,美丽的女性往往被视为国家的象征,因此这个词汇也带有一定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天姿国色 这个词汇给人以高贵、优雅和神秘的联想。它不仅仅是对美貌的赞美,更是对女性内在品质和地位的肯定。使用这个词汇时,往往会带有一种敬仰和赞叹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遇到过这个词汇,它让我对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在描述某位美丽的朋友时,我也曾使用过这个词汇,以表达我对她美貌的赞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
天姿国色,独步天下。
眉如远山,眼似秋水,
一笑倾城,再笑倾国。
天姿国色 这个词汇让人联想到古典美人画像,如古代仕女图中的女子,或是古典音乐中温柔婉转的旋律,如古筝或琵琶的演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tunning beauty" 或 "goddess-like appearance",但这些表达没有天姿国色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
天姿国色 这个词汇不仅是对美貌的赞美,更是对*传统文化中女性地位和价值的一种体现。在学这个词汇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语言和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表达中的独特魅力。
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俺安禄山,前往曲江,恰好遇着三国夫人,一个个~。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姿】
(形声。从女,次声。本义:姿态)。
同本义(“姿”侧重于呈现的姿势、风度)。
【引证】
《说文》。按,态者,材艺巧善也。即才能、贤能本字。-姿,态也。 、 《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姿英发。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姿态万变。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3.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4.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