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3:27
劝课: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鼓励学”或“劝导学”。在古代汉语中,它特指官方鼓励民众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儒家经典。现代汉语中,它可以泛指鼓励或劝导他人学任何知识或技能。
劝课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官方文献中,描述政府对民众教育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扩大,现在可以用于各种鼓励学*的场合。
在**传统文化中,教育被视为提升个人和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因此,劝课作为一种推广教育的方式,在历史上一直受到重视。
劝课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努力学*、不断进步的场景,激发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劝课的方式鼓励我的朋友和家人学新技能,比如学一门外语或掌握一项新的技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劝课:
劝课春风,吹绿书页, 知识的种子,在心田生根。 劝课星光,照亮夜读, 智慧的火花,在思维中闪烁。
劝课可以让人联想到教室里学生们认真听讲的场景,或是图书馆中安静阅读的氛围。听觉上,可能是老师温和的鼓励声或是书页翻动的声音。
在英语中,劝课可以对应为“encourage learning”或“promote education”,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鼓励和促进学*。
劝课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情感。通过深入学和分析劝课,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价值,这将有助于我在未来的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和丰富地使用这个词汇。
1.
【劝】
(形声。从力,雚(guàn)声。简化字中“又”仅是一个符号。本义:勉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劝,勉也。 、 《周礼·丧祝》。司农注:“劝防引柩也。”-劝防之事。 、 《战国策·秦策》。注:“进也”。-则楚之应之也,必劝。 、 《左传·宣公四年》-子文无后,何以劝善? 、 《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 《庄子·天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 、 《史记·货殖列传》-各劝其业。 、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所以劝之。
【组词】
劝进、 劝蚕、 劝戒、 劝相、 劝掖、 劝督、 劝奖、 劝劳、 劝农、 劝慕、 劝惩
2.
【课】
(形声。从言,果声。本义:考核)。
同本义(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
【引证】
《说文》-课,试也。 、 《韩非子·定法》-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 、 《管子·七发》-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 、 苏洵《上皇帝书》-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
【组词】
课其事业;课试、 课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