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1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14:37
词汇“生俘”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专业的军事术语,指的是在战斗中活捉的敌方人员。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生俘”字面意思是指在战斗或冲突中活捉的敌方人员,即俘虏是活着的。
在军事领域,特别是在描述历史战役或现代冲突时,可能会使用“生俘”这个词来强调俘虏的状态是活着的,而不是被杀死的。
“生俘”这个词可能源自古代战争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在一些军事文献或历史记载中被保留下来。
在强调人道主义和战俘权利的现代社会,“生俘”这个词的使用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它可能暗示了对俘虏的处理方式。
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俘虏的命运和权利。
由于“生俘”是一个较为专业的术语,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遇到或使用这个词。
在创作中,可以将“生俘”用于描述一个戏剧性的战场场景,或者在历史小说中描绘一个关键的俘虏交换**。
由于“生俘”与战争相关,可能会联想到战场的画面,如士兵的战斗、俘虏的押送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活捉的俘虏,例如英语中的“capture alive”。
“生俘”是一个特定的军事术语,它在描述战争和冲突时具有明确的意义。了解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军事历史和战争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专业术语的含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虏】
(形声。从力,从毌(guàn),虍(hū)声。“毌”即“贯”字,是穿钱用的绳索。这里表示用绳索拘捕的意思。本义:俘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虏,获也。 、 《礼记·曲礼》。注:“军所获也。”-献民虏者操右袂。 、 《史记·项羽本纪》-且为所虏。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虏楚将屈匄。 、 《战国策·燕策》-虏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