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6:56
“倡而不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提倡某种观点或行为,但并不与他人达成一致或和谐。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单方面的倡导,而不是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共识或协调。
“倡而不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合作和协调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和谐与协调被视为重要的社会价值。因此,“倡而不和”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于个人主义和独断行为的批评。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固执、不合作的形象,给人以负面情感反应。它提醒人们在沟通和决策时需要考虑他人的意见和感受。
在团队项目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总是倡而不和,导致项目进展缓慢。这让我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倡而不和”融入描述一个孤独的旅行者,他坚持自己的道路,不与他人同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人站在山顶,风吹过他的衣角,强调其孤独和坚定。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独奏乐器,如小提琴独奏,来表达这种孤独和坚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ick to one's guns”,意指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妥协。这个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批评意味。
“倡而不和”这个成语强调了在沟通和合作中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在倡导自己的观点时,也要考虑他人的意见,寻求共识和协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倡而不和,意而不戴。
1.
【倡】
(形声。从人,昌声。(chāng)本义:表演歌舞的人)。
领唱,发声先唱。
【引证】
《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 《礼记·乐记》-一倡而三叹。
【组词】
倡作、 倡和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和】 ——用于“搀和”(chānhuo)、“搅和”jiǎohuo、“暖和”nuǎnhuo、“热和”rèhuo、“软和”(ruǎn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