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6:46
词汇“寝伏”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因此,对这个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可能会比较有限。以下是对“寝伏”这个词汇的一些基本分析:
“寝伏”字面意思是指躺下休息或睡觉时的姿势,可能特指趴着睡觉的姿势。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人物的休息状态。
由于“寝伏”不是一个现代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找到这个词汇的使用,用以描绘人物的休息或睡眠状态。
由于“寝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包含这个词汇的例句。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类似“夜深人静,他寝伏于床榻之上”这样的描述。
“寝”字在古代汉语中指睡觉,而“伏”字有趴下的意思。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寝伏”这个词汇,用以描述趴着睡觉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不常用而逐渐淡出日常语言。
在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休息习惯与现代有所不同,因此可能会在古代文献中找到“寝伏”这个词汇的使用。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几乎不再被使用。
由于“寝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它更多地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生活场景和文人的书写习惯。
在现代生活中,很少有人会使用“寝伏”这个词汇来描述自己的休息状态。这个词汇更多地存在于古代文献和学术研究中。
由于“寝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将其融入到现代诗歌、故事或其他创作中可能会显得有些生硬。不过,如果用于描绘古代场景或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故事,可能会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氛围。
由于“寝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如果要创造联想,可能需要结合古代的绘画、音乐或影视作品来构建相应的场景。
由于“寝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可能非常有限。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寝伏”这个词汇虽然在古代汉语中有其特定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常用。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汉语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但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并不需要特别关注这个词汇的使用。
1.
【寝】
(形声。从宀,侵声。本义:睡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寢,卧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论语·公冶长》-宰于昼寝。 、 《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 《战国策·齐策》-暮寝而思之。 、 《资治通鉴·唐纪》-元济尚寝。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寝必重褥。 、 清·魏禧《大铁椎传》-既同寝。
【组词】
寝不成寐、 寝不安席、 寝卧、 寝床、 寝息、 寝衾、 寝宿、 寝饭、 寝兴、 寝膳、 寝燕
2.
【伏】
(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伏,司也。 、 《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伏瘞亦如之。 、 《释名·释姿容》-伏,覆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雌鸡伏子。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伏己而盐其脑。 、 《史记·项羽本纪》-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
【组词】
伏尸、 伏肉、 伏地、 伏虎;伏奏、 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