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2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26:21
廷争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在朝廷中进行的争论或辩论。它通常指的是在古代**朝廷中,官员们就国家大事、政策决策等重要问题进行的正式辩论。这种辩论往往涉及到政治立场、策略选择和权力斗争。
在文学作品中,廷争 常被用来描绘古代朝廷的紧张气氛和官员之间的智谋较量。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政治学等专业领域,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用来描述古代政治活动的一种形式。
廷争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廷”指的是朝廷,即**处理政务的地方,“争”则是争论、争辩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古代社会,廷争是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下的权力斗争和政治智慧。这种形式的争论往往决定了国家的政策走向和官员的命运。
廷争 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古代朝廷的庄严和复杂,以及官员们为了国家和个人利益而进行的智慧较量。它带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政治的严肃性。
在历史学*中,我曾深入研究过几次著名的廷争,这些不仅展示了古代官员的智慧和勇气,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朝廷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金殿之上,廷争激烈,智者言辞如剑,决策江山。”
想象一幅画面: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官员们身着朝服,面红耳赤地争论着。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的悠扬,伴随着紧张的鼓点,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紧张的氛围。
在西方历史中,类似的政治辩论场景可以在古罗马的元老院中找到,虽然形式和背景不同,但都体现了政治决策过程中的争论和辩论。
廷争 这个词虽然不常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的政治和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历史和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变迁。
1.
【廷】
(形声。从廴,壬(tíng)声。廴(yǐn),建之旁。有引长之义。本义:朝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廷,朝中也。 、 《楚辞·王逸·九思逢尤》-虎兕争兮于廷中。 、 《汉书·陆逵传》-游汉廷公卿间。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廷叱之。 、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廷中皆大笑。
【组词】
廷臣、 廷吏、 廷推、 廷魁
2.
【争】
“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引证】
《墨子·公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 、 《荀子·臣道》-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 、 《荀子·子道》-父有争子,不行无理。士有争友,不为不义。
【组词】
争子、 争友、 争臣、 争引、 争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