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1:33
意马心猿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心思像奔马和猿猴一样难以控制。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心思不定,思绪纷乱,难以集中注意力。
在文学作品中,意马心猿 常用来描绘人物内心的不安或焦虑状态。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在面对多项任务或选择时的犹豫不决。在心理学或哲学讨论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探讨人类思维的复杂性和难以捉摸的特性。
同义词:心猿意马、心神不定、心乱如麻 反义词: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心定如水
意马心猿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在描述人物心理状态时经常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人心思不定的一个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意马心猿** 反映了人们对内心世界复杂性的认识。这个成语也体现了东方哲学中对内心平静和专注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焦虑和不安。它让我联想到在面对复杂决策时的心理状态,以及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内心挣扎。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在选择职业道路时感到非常困惑,内心意马心猿,难以做出决定。这个成语很好地描述了当时的心理状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心猿意马难捉摸,
思绪如风不停歇。
夜深人静独徘徊,
寻找那片宁静海。
视觉上,意马心猿 可以联想
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萦梦寐,河鱼天雁托音书。
1.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
3.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4.
【猿】
(形声。从犬,袁声。猿似犬,故从犬。本义:灵长类动物,形态与猴相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通常写作“猨、猿”。-蝯善援,禺属。 、 《考工记·总目》。注:“貉或为猨。谓善缘木之猨也。”-貉逾汶则死。 、 《诗·小雅·角弓》。传:“猱,猨属。”-毋教猱升木。 、 《庄子·天地》-猿狙之便自山林来。 、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猿之所以寿者,好引其末,是故气四越。
【组词】
猿猴献果、 猿狖、 猿眩、 猿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