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2:59
词汇“棘墙”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引申含义来进行分析。
“棘墙”字面意思是指用荆棘或刺状植物构成的墙。这种墙通常用于防御目的,因为荆棘和刺可以阻止人或动物的接近。
在文学作品中,“棘墙”可能被用来象征障碍、隔离或保护。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语境下,比如讨论农业或园艺时。在专业领域,如农业或生态学,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特定的防护措施。
“棘墙”由“棘”和“墙”两个字组成。“棘”指的是有刺的植物,“墙”则是指屏障。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对防御工事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可能有所缩小。
在某些文化中,棘墙可能被视为一种原始的防御手段,反映了人类早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利用。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历史或生态保护的讨论中。
“棘墙”可能让人联想到艰难、挑战或保护。它可能唤起一种既想要保护自己又感到被限制的复杂情感。
由于“棘墙”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然而,在讨论自然保护或历史防御工事时,可能会间接涉及到这个概念。
在诗歌中,可以将“棘墙”用作隐喻,描述内心的防御机制或外在的障碍:
心中的棘墙,
虽无形,却坚不可摧。
它守护着最深的秘密,
也隔绝了温暖的阳光。
视觉上,“棘墙”可能让人想到密集的刺和荆棘,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荆棘时发出的沙沙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防御手段可能被称为不同的词汇,但其基本功能和象征意义可能相似。
“棘墙”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语境下,它可以是一个有力的象征和隐喻。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中的防御手段,以及它们在文学和艺术中的应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的表达深度和多样性。
1.
【棘】
(会意。从二-朿(cì)。“朿”是“刺”的本字。两个“朿”字并排立着,表示棘树多刺,是矮小而成丛莽的灌木。本义:丛生的小枣树)。
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有刺。果实较枣小,味酸,种子、果皮、根可入药。
【引证】
《说文》-棘,小枣丛生者。 、 《易·坎》-實于丛棘。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棘。 、 《淮南子·兵略》-伐棘枣以为矜。 、 陆龟蒙《吴宫怀古》-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组词】
棘薪
2.
【墙】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墙,垣蔽也。 、 《诗·郑风·将仲子》-无逾我墙。 、 《论语·公冶长》-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尉缭子·战威》-止如堵墙。 、 唐·杜甫《石壕吏》诗-老翁逾墙走。
【组词】
墙阙、 墙宇、 墙篱、 墙东、 墙茨、 土墙;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