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0:22
词汇“殷奠”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殷奠”字面意思是指丰盛的祭奠或祭祀。其中,“殷”表示丰盛、丰富,“奠”指祭奠、祭祀。因此,“殷奠”可以理解为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用以表达对祖先或神灵的尊敬和纪念。
在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中,“殷奠”可能出现在描述重大祭祀活动的场合,如国家级的祭祀、宗族的祭祖等。在现代语境中,该词汇较少使用,可能出现在历史研究、古代文学研究或特定的**活动中。
“殷奠”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祭祀文化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的词汇如“祭祀”、“祭奠”等逐渐取代了“殷奠”,使其在日常语言中变得不常见。
在古代,祭祀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活动,涉及到、伦理、政治等多个层面。“殷奠”作为描述这类活动的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祭祀的重视和仪式的庄严性。
提到“殷奠”,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庄重仪式、家族的传承和历史的厚重感。这种词汇可能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思考。
在现代生活中,“殷奠”可能不常被直接使用,但在参与或了解传统祭祀活动时,可能会接触到相关的概念和实践。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殷奠”作为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用以描绘古代的祭祀场景,增加作品的深度和韵味。
结合古代祭祀的图像或音乐,如古琴曲《高山流水》,可以更好地理解“殷奠”所蕴含的庄严和神圣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grand ceremony”(盛大仪式)或“solemn ritual”(庄严仪式),但具体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会有所不同。
“殷奠”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古代祭祀文化的丰富内涵。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适当地运用这类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1.
【殷】
(会意。从殷从殳。本义:盛乐)。
【引证】
《说文》。按,殷者,舞之容,殳者,舞之器。-殷,作乐之盛称殷。 、 《公羊传·文公二年》-五年而殷祭。 、 《礼记·曾子问》-服除而后殷祭。 、 《仪礼·士丧礼》-月半不殷奠。 、 《易·豫》。王弼注:“用此殷盛之乐荐祭上帝也。”-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 《金史》-神其来思,时歆荐殷。
大。
【引证】
《广雅》-殷,大也;众也。 、 《庄子》-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
【组词】
殷奠、 殷喜、 殷祭、 殷袔、 殷殷轸轸、 殷礼、 殷事
2.
【奠】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酋”(即“酒”),下面象放东西的基物。本义:设酒食以祭)。
同本义。特指初死时的备供品敬礼。
【引证】
《说文》-奠,置祭也。 、 《诗·召南·采蘋》-于以奠之。 、 《周礼·牛人》。注:“丧所荐馈曰奠。”-共其奠牛。 、 《礼记·祭统》。注:“非时不而祭曰奠。”-舍奠于其庙。 、 《礼记·郊特牲》。注:“谓荐熟时也。”-故既奠。 、 《礼记·檀弓》-有司以几宴舍奠于其墓。 、 清·袁牧《祭妹文》-奠汝又不见汝食。
【组词】
祭奠、 奠馔、 奠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