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9:36
“怒气填胸”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愤怒的情绪充满了胸膛。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极度愤怒的状态,以至于愤怒的情绪似乎填满了整个胸腔,无法平息。
在文学作品中,“怒气填胸”常用来描绘主人公在面对不公或背叛时的强烈情感反应。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因为某事非常生气,情绪激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情感研究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愤怒情绪的强烈程度。
同义词:
反义词:
“怒气填胸”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形象地描述了愤怒情绪的强烈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愤怒被视为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通常与正义感或对不公的反抗联系在一起。因此,“怒气填胸”这个成语在描述正义感强烈的情境时尤为常见。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愤怒和激动。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面对不公时勇敢站出来的人,以及他们在那一刻的强烈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目睹了一起不公正的**,当时我感到怒气填胸,决定采取行动来纠正这种不公。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怒气填胸,心如烈火,
不公之事,岂能沉默。
正义之声,响彻云霄,
誓要改变,这黑暗的夜。
在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紧握拳头,面红耳赤,胸膛因愤怒而起伏。在听觉上,我可以想象到愤怒的吼声或激烈的辩论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oiling with rage”或“seething with anger”,都形象地描述了愤怒情绪的强烈程度。
“怒气填胸”这个成语在描述强烈愤怒情绪时非常有力。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在不同语境中都能有效地传达情感。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复杂的情感状态。
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
满屋里寻了一会,不见个踪迹,急的~。
1.
【怒】
(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怒,恚也。 、 《国语·周语》-怨而不怒。 、 《诗·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唐·柳宗元《三戒》-驴不胜怒。 、 唐·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 、 晋·干宝《搜神记》-王怒。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3.
【填】
安定。 同: 镇
【引证】
《史记》-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之。
4.
【胸】
(形声。从肉,匈声。本作“匈”,胸是后起字。本义:胸膛)。
同本义。
【引证】
《素问·腹中论》-胸满腹胀。 、 宋·宋慈《洗冤录》-两手紧抱胸前。
【组词】
胸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