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23:0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23:03:53
“怒气冲冲”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非常愤怒,怒气很盛的样子。字面意思是指怒气像要冲出来一样,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愤怒到极点的状态。
“怒气冲冲”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情绪状态形象化描述的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愤怒通常被视为一种负面情绪,需要适当控制。因此,“怒气冲冲”在社会交往中往往带有警示意味,提醒人们注意情绪管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不安,因为它描绘了一种极端的情绪状态。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一个人因为极度愤怒而失去理智的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见过同事因为项目失败而怒气冲冲地责备团队成员,这种情绪爆发对团队氛围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怒气冲冲如烈火,燃烧心中不平事。”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紧握拳头、面部扭曲的表情。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重重的脚步声和愤怒的吼叫。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urious”或“seething with ange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强烈的愤怒情绪。
“怒气冲冲”这个词汇在描述极端愤怒情绪时非常有效,它不仅传达了情绪的强度,还通过形象的比喻增强了表达的效果。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对于丰富语言表达和理解文化背景都非常重要。
[钱同秀]一手将烟灯砸在地下,说道:‘好好,你们做了一路!’就怒气冲冲的出来上车。
张学海不等汤阿英说完,就~地质问:‘陶阿毛有啥不同?他不也是工人吗?’
1.
【怒】
(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怒,恚也。 、 《国语·周语》-怨而不怒。 、 《诗·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唐·柳宗元《三戒》-驴不胜怒。 、 唐·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 、 晋·干宝《搜神记》-王怒。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3. 【冲】
4. 【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