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4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46:49
“但求无过”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只希望不犯错误,不求有功,但求避免过失。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谨慎小心,不求有大的成就,只希望不犯错误,保持现状或避免失败。
在文学作品中,“但求无过”常常用来描绘那些性格保守、缺乏冒险精神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过于谨慎、不敢尝试新事物的人。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风险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的保守策略。
“但求无过”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于稳定和安全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各种语境,但其核心意义——追求安全和避免错误——始终未变。
在**传统文化中,“但求无过”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避免极端,追求平衡。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强调风险管理和稳定性的环境中。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谨慎和保守。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决策时总是考虑最坏情况的人,以及那些为了避免失败而宁愿不采取行动的人。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总是采取“但求无过”的态度,这使得他在团队中显得缺乏领导力和创新精神。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变革的浪潮中,他选择‘但求无过’,守着旧日的港湾,不愿扬帆远航。”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小心翼翼行走的人,每一步都显得格外谨慎。听觉上,可能是那种在安静环境中轻轻的脚步声,或者是心跳声,都显得格外清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lay it safe”或“err on the side of caution”,它们都传达了避免风险和错误的意图。
“但求无过”这个成语在我理解中是一个描述保守行为的词汇,它在强调稳定和安全的环境中非常有用。然而,过度依赖这个策略可能会限制创新和进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在不同情境下的适当表达。
很多人都抱着不求有功,~的想法。
1.
【但】
(形声。从人,旦声。①本义: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经传皆以袒为之。②只,仅,不过)。
表示范围,相当于“只”,“仅”。
【引证】
《乐府诗集·木兰诗》-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史记·李斯传》-天下所以贵者,但以闻声。
【组词】
但已、 但凭、 但可
2.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