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8:29
“海沸江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海洋沸腾,江河翻滚。这个成语形容的是一种极其剧烈、动荡不安的场面或情势,通常用来比喻社会动荡、局势混乱或情绪激动到极点。
在文学作品中,“海沸江翻”常用来形容战争、革命或*的社会,如:“在这场海沸江翻的革命中,无数人投身于改变历史的洪流。”
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情绪非常激动,如:“听到这个消息,他的心情如同海沸江翻,久久不能平静。”
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某个历史时期的动荡局势。
同义词:天翻地覆、动荡不安、波澜壮阔 反义词:风平浪静、安如泰山、稳如磐石
“海沸江翻”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的比喻,用以形容极端的动态变化。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含义逐渐固定。
在文化中,海洋和江河常常被用来象征变化和流动性。因此,“海沸江翻”这个成语在文学和社会话语中占有重要位置,用以描述那些剧烈变化的社会现象。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动态感和紧张感,让人联想到波涛汹涌的海洋和汹涌澎湃的江河,从而引发对力量和变化的敬畏。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那些令人激动或紧张的时刻,如重大考试、重要演讲或关键决策时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海沸江翻夜未央,星河欲转千帆舞。”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想象海洋和江河的波涛汹涌,以及与之相关的声音,如海浪拍岸的声音,这些都能增强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感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ormy seas”或“turbulent times”,虽然不完全对应,但都能传达出剧烈变化和动荡的意味。
“海沸江翻”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壮观景象,也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的剧烈变化。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沸】
(形声。从水,弗声。本义:泉水大量涌出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涌出之貌。-沸,滭沸滥泉也。 、 《诗·小雅·采菽》-觱沸槛泉。 、 《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 、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愤泉秋沸。
【组词】
沸沸、 沸射、 沸然
3.
【江】
(形声。从水,工声。本义:长江的专称)。
同本义。
【引证】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 、 《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 、 温庭筠《送人东归》-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 杜甫《秋兴八首》-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组词】
江汉、 江水、 江左烟霞、 江陵
4.
【翻】
(形声。从羽,番声。本义:鸟飞)。
同本义。
【引证】
王维《辋川闲居》-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
【组词】
翻泊、 翻翔、 翻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