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0:07
心仪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内心所向往、喜爱或钟情。它通常用来描述对某人或某物的特别喜爱和渴望,这种喜爱往往带有一定的情感深度和持久性。
“心仪”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心”指内心,“仪”指向往或敬仰。随着时间的推移,“仪”逐渐演变为“仪”,形成了现在的“心仪”。
在**文化中,“心仪”常与情感和人际关系相关联,强调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的深度。
“心仪”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深藏在心底的美好愿望和梦想。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心仪过一款限量版的**鞋,那种渴望和期待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我心仪的那朵玫瑰,静静绽放,如同你温柔的笑颜。”
在英语中,“心仪”可以对应为“have a crush on”或“admire deep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对某人或某物的深切喜爱。
“心仪”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情感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表达力。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