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2:18
抢手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某物或某人非常受欢迎,需求量大,以至于很多人争相获取。基本含义是指某物品或服务因为其独特性、稀缺性或高质量而受到广泛追捧,导致供不应求。
在不同的语境中,“抢手”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抢手”一词源于汉语,最初可能用来形容人们在市场上争抢商品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形容任何因受欢迎而需求量大的物品或人。
在现代社会,“抢手”常用来形容那些因稀缺或高质量而受到追捧的商品或人才。这种现象在消费主义文化中尤为明显,反映了人们对独特性和优越性的追求。
“抢手”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积极和兴奋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了某物的价值和受欢迎程度。它也可能引发竞争和紧迫感,因为人们可能会感到需要迅速行动以获取这些抢手的物品或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款限量版的电子产品非常抢手,为了购买它,我不得不提前做好准备并在发售当天早早排队。
在诗歌中,可以将“抢手”融入描述一种珍贵而难以获得的情感体验:
如晨露般短暂,如星辰般遥远, 那份爱,如此抢手,却难以触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争相抢购某样商品的场景,这种画面充满了动态和紧张感。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人群的喧闹声和争抢时的急促呼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 high demand”或“sought after”,它们都传达了某物或某人非常受欢迎和需求量大的意思。
“抢手”这个词汇在描述供需关系和市场现象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某物的受欢迎程度,还反映了人们对于稀缺性和高质量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社会现象。
1.
【抢】
(形声。从手,仓声。本义:抢夺)。
同本义。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抢夺声。 、 《广东军务记》-抢夺耕牛。
【组词】
抢火、 抢行、 抢了我的东西未必能使他变富;抢案、 抢掳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