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1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5:39
“分钗断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女子在离别时,将头上的钗子分成两半,腰间的带子剪断,以示永别或决绝。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夫妻或恋人之间的深情离别,含有悲壮和决绝的意味。
在文学作品中,“分钗断带”常被用来描绘悲剧性的离别场景,如古代诗词、戏剧和小说。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古代文学或历史时可能会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或历史学,这个成语被用来分析古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
同义词:
反义词:
“分钗断带”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如诗词和戏剧。它的词源可能与古代女性的服饰和礼仪有关,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情感表达的一种特定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传统文化中,“分钗断带”体现了古代女性在面对离别时的无奈和决绝。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和限制。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更多地被用作文学和历史的参考,而不是日常交流。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悲伤和决绝。它让我联想到古代女性在面对无法抗拒的命运时的无奈和坚强。这种情感和联想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尤为强烈。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关于**古代文学的讲座中听到“分钗断带”这个成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和行为。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爱情的诗歌时,我可能会使用“分钗断带”来描绘主人公的悲壮离别:
风雨夜,泪如雨,
分钗断带,誓永别。
情深似海,恨难消,
一别天涯,梦难圆。
在视觉上,“分钗断带”让我联想到古代女性的服饰和头饰,以及她们在离别时的悲伤表情。在听觉上,这个成语可能与古代音乐中的悲凉旋律相联系。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ear apart”或“sever ties”,但这些表达没有“分钗断带”那种具体的视觉和情感联想。
“分钗断带”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它不仅是一个描述离别的词汇,也是一个反映古代社会和女性角色的符号。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历史。
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
1.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2.
【钗】
(形声。从金,叉声。本义: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形似叉,用金、玉、铜等制作 )。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徐铉曰:“本只作叉,此字后人所加。”-钗,笄属。 、 唐·白居易《长恨歌》-钿合金钗寄将去。
【组词】
钗钏
3.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4.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