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3:12
“分金掰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金子分成小块,将两块分开。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非常精细地计算或分配财物,强调在分配过程中的精确和细致。
在文学作品中,“分金掰两”常用来形容人物在处理财务或分配资源时的谨慎和细致。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带有贬义,暗示某人过于吝啬或小气。在专业领域,如会计或财务管理,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精确的财务分析和预算分配。
“分金掰两”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金钱管理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精细财务管理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节俭和精细管理被视为美德。因此,“分金掰两”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强调财务责任和效率的场合。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谨慎、细致的人,但也可能让人感到有些吝啬或小气。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能引发不同的情感反应,从赞赏到批评不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同事,他对每一笔开支都分金掰两,确保公司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种精细的管理方式帮助我们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在诗歌中,可以将“分金掰两”融入到描述细致工作的场景中:
在金色的阳光下,
他分金掰两,
每一粒尘埃,
都逃不过他的眼。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细致的会计师在办公室里认真地计算每一笔账目。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细致的音乐来增强这种精细计算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unting every penny”,强调对每一分钱的精确计算。不同文化中对精细管理的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这个概念在大多数文化中都有体现。
“分金掰两”这个成语在描述精细财务管理方面非常有力。它不仅体现了节俭和细致的文化价值观,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精细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我的语言表达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它。
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分金掰两’的。
请不能~,我们得宽宏大量些。
1.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2.
【金】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引证】
《说文》-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 、 《尔雅·释地》-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 《易·妒》-系于金柅。 、 《书·禹贡》。注:“铜三色也。”-惟金三品。 、 唐·李朝威《柳毅传》-项掣金锁。
【组词】
五金、 白金、 金背、 金钥、 金荷、 金铺、 金钟
3.
【掰】
张开。
【引证】
《红楼梦》-我时常掰着嘴儿说一阵,劝一阵,哭一阵!
【组词】
掰脸、 掰交情
4.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